稻盛和夫:不为己富,而一生成功

时间:2024-02-23 05:01:00来源:企业管理智库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`

  坚守“幼稚”而本原的标准

  有人问稻盛和夫这一生所取得的成功得益于什么,而他语调平和说:“作为一个人,最重要的是他心中所描绘的梦想,必须用人生正确的思维方式去实现。这是我一生成功最根本的原因。”

  稻盛和夫表示他的判断标准,不是按照得失,而是按照善恶,他也是基于这个标准来开展工作的。

  “善恶”这个词或许会让很多人认为是“小儿科”,但稻盛和夫全却用一生证明了“大道至简”。

  “我年轻的时候就开始思考:我应该按照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来度过我的人生。孩提时代,我父母、祖父母的教育非常质朴,就是‘善恶’一个标准。这可以说幼稚,但是我觉得这在人生中非常重要,我就是按照这样一个淳朴的判断标准来度过我一生的。随着我的岁数增长,我也从中国古典文化、佛教的智慧中吸取营养,人类先祖很多的贤人、圣人,他们所说的一些真理在现代也是非常适用的。”

  不为己富而一生成功

  曾有人问稻盛和夫这一生是否犯过错并且进行了反省呢?他长时间的沉默让提问的人感到些许不安,稻盛先生是不高兴了吗?这时他却开口说,“在我的公司经营中,没有涉及公司生存的大失误,不过小失误是有的。”

  几十年前京瓷下属的生物陶瓷产品中,当时政府批准了陶瓷人工髋关节的开发生产,并经过临床试用非常成功。于是企业又在很多外科医生的建议下进行了人工膝关节的产品开发,可这一次还未得到政府的正式批复,导致公司受到外界的强烈批评,纷纷指责企业没有得到批准就进行生产,以此来获得利润。虽然事情顺利解决,但稻盛和夫仍然觉得这算得上“对京瓷是一次危机、灾难”。

  说到反省,稻盛和夫初创企业不久,几个年轻人对待遇不满而要求定期涨工资和保证奖金发放,他用几天几夜的通宵谈判,做通了他们的工作,但是这件事情也深深触动了他。由此他把企业的经营理念做了重大调整,从“希望用自己的技术生产的产品遍及世界”转变为“公司永远是保障员工生活的地方”。

  稻盛和夫表示自从经营目的转变之后,他就可以直截了当地跟员工谈一些想法了,如果只是为了一己私利的话,就不可能做到这一点。京瓷的成功,也是这种经营思想的转变带来的。

  从不听“资本家”的论调

  稻盛和夫创办企业有半个多世纪的时间,经历了二战后多次经济危机,京瓷历史上虽有过销售的大幅下降,却从未有过一次亏损,甚至仍在盈利。

  稻盛和夫总说平稳的年代企业要做出10%以上的利润,留出充足的留余,才能保证动荡年代渡过难关。为此,西方投资界一直对他抱持批评态度,但他从来不听那些“资本家”的论调,京瓷随时有8000多亿日元的储备,不管遭遇怎样的萧条都不会很快动摇企业的根基。

  那么,萧条时期大家干什么呢?降低成本当然是很重要的机会。但是,企业也要更加注重研发新技术,“反正这时候大家都没有活干,不如去做过去想做而没时间做的事情。”稻盛说。

  萧条期还要做好一件事情,就是全员营销。他说这种时候,公司就把更多从一线下来的员工派出去拜访客户,非常谦虚地找各种客户进行交流,问“你们有没有什么活让我们干?”

  尤其是和客户一起寻找他们急需解决的问题或者困难。“就是这样,企业就有生意了,没有什么神秘的办法。”

  干部第一 人格第一

  随着企业日益壮大,稻盛的思想和作风怎么能传导到企业里去,让所有的员工认同呢?

  稻盛说了一个极其重要的观点:“培养更多的干部”。重要的是“让更多的干部跟我一样有同样的哲学思想。这是非常重要的。做不到这一点,公司是不可能发展的。”

  “培养干部,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呢?”

  稻盛先生终于微微地笑了:“没有捷径,我们只是付出脚踏实地的努力。比如说,工作之余和大家多多沟通,一起喝酒,一起畅谈人生、人格,使大家有一个共鸣。

  “当然,我们会有系统化的培训。其他企业可能会非常关注技术、技巧、经营管理方面的教育,但是我们会在哲学方面花掉培训60%~70%的精力。

  我们非常关注干部的修身,公司在全世界各个地区,我们都非常重视对京瓷哲学的研修。”

  “这种研修,就是让更多的干部学会辨别事物的善与恶,辨别行为的善与恶?”

  “是的。”

  京瓷代表山田正晴先生拿出了一本厚厚的蓝色小册子,说这是京瓷的工作原则。每天早上上班后第一件事,就是组织大家学习一小时,每天请一个人读其中一段,并谈谈自己的认识。“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,我们会反反复复地学习。”

  50年来,稻盛和夫一手缔造了两家全球500强企业。1983年他又创办“盛和塾”,从此开始向全球年轻的经营者们无偿教授人生哲学和经营理念。

  稻盛在65岁时因患胃癌退居二线,在家修行,他系统地整理了自己的思想。他提出的正确思维,涵盖了人生哲学、生活态度、社会伦理观等人格因素。

  进而,他给出了自己总结的成功方程式:成功=人格理念×努力×能力。

  从“佛道”到“人道”到“商道”,稻盛把一个企业家的人格修炼放到了最高的位置。

  这源于他的宇宙观:宇宙中无论体积多么小的东西,全是构成宇宙不可或缺的元素。因此,这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是多余的。如果有,宇宙的平衡就会遭到破坏。

  显然,宇宙间的万物也是在相互联系中建立“存在”的。而人类是“存在”的“万物之灵”,因此人类可以为世界、为人类本身做出贡献。既然人类的存在是有价值的,那么人来到这个世界上,就是来修行的。

  走近稻盛和夫,我们不是感受到“财富”的魅力,而是感受到“人格”的魅力。什么是“君子”?独善其身罢了;什么是“圣人”?一定是兼济天下。这是大爱的思想。(转自网络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