稻盛和夫:敢于将自己逼入绝境的人,才可能有独创性的突破

时间:2023-11-07 05:01:00来源:企业管理智库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`


  之死地而后生。敢于把自己和部下置于穷途末路的境地,由此激发人潜在的创造性,不断创造出崭新的技术。

 

  京瓷最初的产品是用在松下生产的电视机显像管上的绝缘零件。当时只有来自松下的业务,为了增加订单,稻盛先生跑到东芝、日立、NEC(日电) 等电器厂家, 积极地向他们介绍、推销:“我们公司生产应用新陶瓷技术的产品,有什么可以效力的吗?”对方一般都会回答:“不,那东西现阶段还不需要。”尽管稻盛先生固执地与客户纠缠,不肯罢休,但是,因为他们都已有固定的陶瓷零件供应商,京瓷新来乍到,很难轻易地取而代之。结果,最终能够拿到手里的,全都是因为太难做而被其他的陶瓷厂家推掉的工作。

  这时候如果说“我们公司也没做过,做不了”之类的话,那么谈话就可能到此为止,客户不会再有兴趣,当然不可能会有订单。于是,稻盛先生就装出能做的样子,一口咬定:“好像挺难做,但我想我们能做。”“不管怎么样,干干试试吧。”

  对方毕竟是一流公司的技术人员,如果被人看出自己不可靠,谈话会就此中断。因此,虽是没有把握的“大话”,还得硬着头皮,充满自信地回答。而实际上,这反而成了产生独创性的契机。

  凭借“不管怎样,干干试试”的“大话”拿到订单,要是做不出结果,就等于断了自己的后路,以后再无脸去这家公司。因此,虽然讲了“大话”,但是“君子一言,驷马难追”,一定要把“大话”变成现实。从这时起,日子就不好过了。

  回到公司,稻盛先生与员工商量:“这次从东芝研究所要到这项业务,如果我们能把这种零件做成功,他们将大量订货。但是大家都明白,我们公司现在既无这种技术,又无必要设备。然而尽管如此,我还是想干。”部下们无不吃惊地说:“连设备都没有,怎么干?”

  “虽然我们买不起先进设备,只能买二手的旧机器,但不管怎样也要做。”部下们马上反驳道:“现在才去找二手机器,怎么赶得上约定的交货日期。这种事,事前不把设备搞好,哪能做得了?”对此,稻盛先生说:“这就叫做‘擒贼搓绳’。这可是正经八百的工作方式。”

  所谓“擒贼搓绳”,是指在捉到小偷后,才开始搓制捆绑小偷用的绳子。捉到小偷之前就编好绳子,不但要花费成本,连绳子也成了库存品。因此,捉到小偷以后再搓绳子,最有效率。也就是说,接到订货之前就忙着准备设备,最终会产生浪费,接到订货以后再准备设备最切实可行。

 

  稻盛先生说,这话听上去好像强词夺理、狗屁不通,但后面要提到的“零库存”的阿米巴式经营模式,就是从这一点出发的。

  谈到独创性,似乎有些高尚,有些神秘。但是,稻盛先生说这“不过是我当时为了解决员工的吃饭问题而想出的‘苦肉计’,员工已从28名增加到了100名左右”。明知自己没有这方面的技术和设备,但为了生存,为了得到订货,不得不说“大话”。为了不让“大话”落空而使自己陷于狼狈,只好逼着自己在独创性上狠下工夫。

  置之死地而后生。敢于把自己和部下置于穷途末路的境地,由此激发人潜在的创造性,不断创造出崭新的技术。

  “建起漂亮的研究所,花费高额的研究费,雇用一流大学毕业的优秀技术人才从事研究开发,与这种被逼到人生的炼狱场,在生死系于一线的状态下从事的研究,从气势上就完全不同。”

  独创性,也就是所谓的与众不同的技术,它不是有了适当的环境和条件就会自动产生出来。把自己和部下逼至绝境,在生死存亡之间思考出路,由此产生独创性。独创性不是物质条件的产物,不是金钱的产物,不是知识的产物,它是精神的产物。(转自网络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