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:2023-11-04 05:01:00来源:企业管理智库
当心灵处于清澈纯粹的状态时,就会突然冒出不知来自何处的“智慧的语言”,也就是好的想法、好的思维方式。
——稻盛和夫
英国思想家詹姆斯·埃伦在其著作《原因与结果法则》一书中,做了以下论述:“有一种倾向,不管是眼前的目标,还是人生的目的,心灵纯洁的人总是比心灵肮脏的人更容易达成。心灵肮脏的人因为害怕失败而不敢涉足的领域,心灵纯洁的人随意踏入就轻易获胜。”
在我们身边,也有一些人,虽然头脑并不聪明,也说不上有多能干,但是,他们以纯粹的动机发起挑战,不懈努力,持之以恒,顺利完成了大家都认为难以完成的工作。我们应该看到过这样的人吧。
一方面,以清澈的心灵描绘的愿望,成功实现的概率很高,而且这个成功容易持续。也就是说,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经营中,幸运经常会光顾,幸运会连续不断。
另一方面,才华出众的人绞尽脑汁制订了缜密的计划,却不能顺利推进。不管多好的计划,如果其动机源于邪念,那么即使获得一时的成功,这种成功也无法持续。
那么,净化心灵、美化心灵的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呢?那就是全力以赴、全神贯注地投身于眼前应做的工作。
全身心投入工作时,怨恨他人、憎恶他人的杂念就不会浮现。犹如禅僧坐禅一般,当下的心灵会变得纯洁、美好。
为了磨炼心灵,我们没有必要特地去坐禅,没有必要居深山、击瀑布。只要将全副精力投入眼前的工作,在当下这个瞬间极度认真、极度专注,就是任何方法都无法替代的精神修行。
我听过一位木匠和大学哲学老师的对话,这位木匠从事庙宇神社的修建工作长达数十年。他们的对话让我深受启发。
那位师傅小学毕业后就当了木工,从事庙宇神社的修建工作,后来成为工匠,成了木匠们的“头儿”。他将自己的整个人生,全都奉献给了这项事业。他的谈话内容精彩,耐人寻味,丝毫不逊色于专业的哲学家。
数十年间,这位匠人与树木相对,与树木交流,活用其经验和心得,为修造卓越的建筑倾注精力,一心一意。这种行为本身,就是在提升人格。
就像这样,全力以赴,把眼前的工作做好、做完美,这就是最好的心灵修行。通过每天的劳动,心灵自然得以磨炼,性情自然得以陶冶。
埋头工作获得的收获不止于此。每天全身心地投入工作,心灵就能得到净化。我认为,当心灵处于纯粹状态时,人就能触及所谓的“宇宙真理”,也就是触及事物的本质。
我把“Philosophy”作为做工作、度过人生的指针。所谓Philosophy就是“哲学”的意思,它就是指导我们设定目标、采取行动的思维方式,它也是我们的行为规范。
从京瓷开始,凡是在我参与经营的企业中,我要求全体员工都拥有相同的“哲学”,每年都努力将其铭刻于心,要求大家都根据哲学做出判断、采取行动。
如果要问这个哲学是如何产生的,答案就是:这个哲学同样产生于埋头工作之中,产生于心灵净化的过程之中。
在创办京瓷之前,我在京都一家绝缘瓷瓶公司从事新型陶瓷的研究工作。那是一家很糟糕的企业,经营连续亏损、工资拖延发放已经司空见惯,研究设备也很缺乏。
但在当时,除了在既定的条件下投入新型陶瓷的研究开发工作,我别无出路。于是我就全身心地投入了眼前的这项研究工作。
当我这样全神贯注地投入工作时,杂念从心中消失了,我甚至接近了“无我”的状态。思想中的杂念从头脑中被清除,心灵进入了纯净状态。
当心灵处于清澈纯粹的状态时,就会突然冒出不知来自何处的“智慧的语言”,也就是好的想法、好的思维方式。
为了获得卓越的成果,应该怎么做才好呢?应该抱着怎样的心态面对每天的工作呢?似乎是在回应我心中的疑问和烦恼,作为答案的智慧的语言在心中闪现。
这样产生的各种各样的想法和思考,我都记在了实验用的笔记本上,这成了我的习惯。
从研究者变成经营者以后,我的这个习惯也没有改变。我把每天在工作中获得的体会,包括思考和语言,都记录在笔记本上。这些从技术员时代开始记录的笔记内容多样,成为后来被称为“京瓷哲学”的企业哲学的原型,支撑着京瓷公司的成长与发展。
自那时起,半个多世纪以来,就我而言,哲学就是在企业经营这片汪洋大海上航行的海图,就是在人生道路上指示正确方向的指南针。追根溯源,哲学也是“美好心灵”的产物。(转自网络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