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0岁一事无成,43岁逆风翻盘,分享给创业者的一篇文章

时间:2023-01-09 11:46:05来源:赵云经理

30岁一事无成,43岁逆风翻盘,分享给创业者的一篇文章

30岁,是人生的一道分水岭。

工作、生活、婚姻等的各方面的压力接踵而至,30岁这年的决定和遭遇,会决定你将来几十年的人生方向。

30岁,第一次做父母,孩子教育是大事,怎么教育好孩子?

30岁,月薪四五千,忙来忙去还花呗,茫茫职场路,发展在何方?

30岁,父母催婚,前任晒娃,站在人生十字路口,该如何选择?

30岁,好像是个迈不过去的槛,过了30岁,人生还能改变吗?

30岁一事无成,43岁逆风翻盘,分享给创业者的一篇文章

论古今中外名人,几乎没人比曾国藩愚钝和坎坷。他是最底层的秀才,考了6次都没考上,老天爷也没有眷顾他:30岁耳鸣,36岁眼疾,人到老年几乎失明,常年受病痛折磨,但就是这样,同个时间,没有人能比他更成功,第7次考上秀才后,十年内他连升7级,打破了清朝职场的无数记录。

他被誉为“千古一完人”, 就连毛泽东也曾经点评过曾国藩,“愚于近人,独服曾文正。”(“文正”是历朝历代对文人谥号中最高级别的谥号,非有大功者不可得。能够授予曾国藩,足见其功劳自大,生生为清朝续命50年。)曾国藩的前半生,太像我们忙于生活奔波的平凡人,一个平凡人怎么才能人生翻盘?他在30岁的时候就将易经读通了,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, 30岁以后,每个人依然可以有翻身的机会,为后人指明了方向。

30岁的曾国藩和我们一样,一度上升无门。而京城的房租很贵,曾国藩一直都在租房,前前后后他搬家七八次,最短租期的一次还不到一个月。一年的工资基本上就全花在了租房上面。因为没有钱,连老家也无法回,有时候过年的钱都需要向别人借。

而曾国藩又是一个恋家的人,他常在家书里倾诉:“梦寐之中,时时想念堂上老人”“余自去岁以来,日日想归省亲。所以不能者,一则京帐将近一千,归家途费又须数百,甚难措办”……

日子过的很委屈。

42岁“高龄”的曾国藩才开始真正的“创业”,但是他这样一个读书愚笨、职场上清贫的人,从来都不认输。在修身上,他凭着 “守拙”的一股劲头,不断精进、精进、再精进。

曾国藩说:古今天下之庸人,皆以一惰字致败;古今天下之才人,皆以一傲字致败。

在他看来,一个人资质愚笨没有关系,关键是不能犯懒。

他通过每天写日记复盘自己生活,舍弃无用的社交,玩的时间要用来读书,时刻保持进步。

除了每日复盘之外还每日读史10页,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,每日读一经,隔三差五的练习写作,就凭着这股子“守拙”的劲,曾国藩打通了任督二脉,十年内连升7级,打破清朝职场无数记录: 组建湘军;镇压叛匪;兴办洋务,建江南制造总局;61岁提出在美国设立“中国留学生事务所”;就这样日复一日,曾国藩从小事做起,通过不断迭代自己,硬是逆天改命,成为“千古一完人“。

在识人用人方面上,曾国藩也有他的独特的一套心法智慧, 在看人上精准分毫,终成中兴重臣之首,在晚年更是赢回皇帝的信任,得以善终。

面对下属:不玩权术压制,根据语言、相貌特点考察此人适合担任什么工作;

面对家人:曾经在早期的家信中精确展望了曾国潢、曾国华、曾国荃三位胞弟的人生走向。

面对同事:观看对方的谈话是端庄厚道还是饶舌多余,判断对方的真实意图;

有统计说,当时清朝四分之一以上的官员都是被曾国藩提拔任用的。

其中有晚清第一大臣李鸿章、晚清军机重臣左宗棠、台湾第一任巡抚刘铭传、兵部尚书彭玉麟,真可谓“荐贤满天下”。

古语云:富不过三代。曾家在曾国藩的影响下,十代出了二百个人才,覆盖教育家、艺术家、数学家等等,无一败家子。

回顾曾国藩这一生,他任清政府礼部侍郎。后太平天国举事,他奉命组建湘军。他相信凭自己的正直无私和聪明才智,定会有一番大作为。与太平军交战之初,曾国藩统军打了几场漂亮胜仗,受到朝廷器重。

但曾国藩逐渐地发觉,越发展,碰壁事越多,不仅朝廷大臣排斥他,皇帝也猜忌他。曾国藩想办法改变现状,但都无明显好转,最后只能赋闲在家。他怎么也想不通:为何自己一身正气,两袖清风,却难见容于湘赣官场?为何对清廷忠心效力,却召来元老重臣的忌恨,甚至皇帝也对他不放心?他忧愤过度病了,甚至吐血。

后来,他便研读《易经》终于豁然开朗,问题出在自身锋芒太露,自认正直的化身,在不知不觉中,给自己制造了许多麻烦和障碍。于是,他领悟出——“大柔非柔,至刚无刚”,并作为座右铭,一改锋芒毕露的个性,时刻尊重他人,处好与各方面的关系。如此,大臣们不再排斥他,皇上又信任重用他,这些都对他个人和湘军的发展起了很好的作用。

曾国藩的“大柔非柔,至刚无刚”,阐述的是“柔”与“刚”的辩证关系。第一个“柔”,是“柔和”;第二个“柔”,是“柔弱”。也就是说,柔和不等于柔弱。第一个“刚”,是强大,“至刚”是最大的力量,第二个“刚”,是锋芒毕露,甚至咄咄逼人。就是说,一个人刚劲到了一定境界时,恰恰是不露锋芒的。这天下之至理,让人醍醐灌顶。那么,这道理从何而来呢?其实,它就是乾、坤二卦的卦德。

古人称,乾卦与坤卦是“易之门”。无门,则不可入其室。“至刚无刚”表达的是乾卦的境界——它无锋芒,没有伤害,它是众望所归、不可逆转的大势,正如日出月升一般。“大柔非柔”所表达的是坤卦的境界。人对事物的包容,要能接受不同的态度,才是有担当的境界,就像大地一般。

一个人,只有做到这两点,才能给自己广阔的天地。不仅如此,人们也会在建立起全部精神生活的同时,凭借自身感官在茫茫人海中寻找到同类。而所谓“君子千里同风”,即是此道。

由此可见,不论是乾卦,还是坤卦,其强调的都是生生不息的厚德——它对人的影响是无限的。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