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:2022-07-08 11:46:26来源:赵云经理
王阳明被誉为五百年来第一精神导师。明清以来,万千历史牛人都是他的粉丝,徐阶、张居正、曾国藩、蒋介石、稻盛和夫都一直推崇阳明心学。 孙中山直言自己“沉醉于中国哲学大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”;毛主席则是因为受到了阳明心学的影响,去闹市看书以修心;陶行知更是由于敬奉阳明心学,将自己的原名文俊直接更名为“行知”。
二十一世纪以来,习总书记更是指出,“王阳明的心学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,也是增强中国人文化自信的切入点之一”。
500年前的王阳明,为何今天备受成功人士推崇?阳明心学的哪些智慧值得我们学习?王阳明心学智慧,如何在企业中运用?我们从王阳明提出的“致良知”“知行合一”“事上练”三方面来探讨。
一、致良知
王阳明认为,见父母自然知孝,见兄自然知弟,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,此便是良知。良知在人心,不管是圣贤还是常人同样如此。
虽然,每个人天生都具有良知,但有些人受欲望、贪婪、虚荣心等诱导,良知会被蒙蔽,不能发挥作用。因此,人的良知需要被激活和开发,激活并开发人的良知的过程,就叫致良知。
企业从表象上看,是一个追求利润的经营实体,本质上却是一个修行的道场。企业家需要带领企业上下人员在日常生活和工作实践中通过“致良知”来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与品行,从而实现自我发展和自我超越。
把阳明心学成功运用于企业管理,当选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。
他缔造了京瓷、KDDI两家世界500强,2010年,78岁的他应日本政府的邀请接任了日航公司董事长的职务,并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就使这家濒临倒闭的企业起死回生,重新上市。
而稻盛和夫拯救日航公司的办法,就是王阳明的“致良知”。他要求管理人员每天必须用良知开展工作,并在晚上进行小结;第二天在改进的基础上继续用良知开展工作,晚上再小结。如此循环往复,直至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。
因为良知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,每一件事情上所体现的良知程度都不同,必须随时不断地进行总结,才能不断地有所进步。由此可见,“致良知”对于人心管理,或者自我管理,都是大有裨益。稻盛和夫讲“工作的意义就是修炼灵魂”也是这个道理。
留心发现,在公司内部,挣钱最多的员工一定是品行优秀、表里如一、敢于担当的员工。在市场上,盈利最多的企业一定是客户满意、管理出色、敢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。
所以企业家拥有自己的思想与精神、品质,企业才能不断创新,保持强大的竞争力,要以“致良知”引领企业往做大做强的方向前行,建立企业智慧的制高点。
二、知行合一
习总书记指出:“中国人讲‘知行合一’,法国人讲‘ 打铁方能成铁匠’, 都强调要把思想转化成为行动。”
“知行合一”是阳明心学的精髓之一,他强调真知真行,真知必包含行,真行必包含知,要在日用伦常之间,在礼乐刑政之间,将天地万物一体之仁用来修身齐家,用来敬老爱亲,用来为政理事。
在贵州,王阳明不只是悟道、讲学,还与各民族、各阶层的人相处,播撒中华文化的种子,撰《象祠记》以教化人心;在江西,王阳明不仅止讼、剿匪,更教化民心,建申明亭和劝善亭,以仁德感化四方。
在王阳明看来,如果光是知而没有行,那就连真正的“知”也没有做到,真知必行,不行即不知或是假知。所以王阳明说:“知是行之始,行是知之成”,“一念发动处便是行”。
时至今日,由于管理教育的普及和社会的发展,不少企业家都接受过各种各样的管理类培训,包括商学院的MBA、EMBA教育。所以从“知”的层面而言,现在的企业家基本都不缺乏,但是否都能将学到的、悟到的,真正运用到行动中,还是很成问题。
如果企业要基业长青,企业家最需要做的一个工作就是“知行合一”。
企业家必须时而在前线与员工生死与共,时而返回后方阵地,斟酌作战方案,如此往来于前线与后方,才是杰出的领导者。而现在很多的经营者往往以为“功成名就”,便不再冲向前线,仅依原先的固有经验做出决策,这样企业经营失利便在所难免了。
三、事上练
在这世上,每个人的人生都是忧喜参半的,几乎每个人都有过一段十分煎熬的日子,即便是圣人王阳明也不能免俗。
当年王阳明谪居龙场,他发现这是个瘴气弥漫,民风野蛮愚昧的地方,他只能在山洞安身,靠野菜充饥。
如此不利的处境的确也让王阳明心中不是滋味,但是他没有消沉。而是用乐观的心态面对这次遭遇。
王阳明通过保持快乐的方式对抗瘴气,并且亲手为自己设计搭建了“何陋轩”和“玩易窝”。
龙场没有变成一个消沉之地,到成了王阳明静心开悟,立地成圣的圣地。
王阳明说:“人在事上磨练、做功夫才会有益。如果只是好静,遇事便乱,终无长进。”
肩负着重任的人,总会经受一系列磨难,在各种诱惑和干扰中磨砺自我,如果没有抵御过诱惑,没有经历过磨练,企业家就很难战胜困苦,带领大众寻找到光明的前途。
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创业30年,每天工作16个小时,一年中200多天都奔波在市场一线。
老干妈创始人陶华碧从摆地摊做起,慢慢积累,每天要扛着100多斤的担子去卖米豆腐,并且为此落下了严重后遗症,直至今日,仍膏药不断。
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创业维艰期也经历过国内市场被港湾“抢食”、国外市场遭遇思科诉讼、核心骨干流失等致命问题。
经历过磨炼,人生才是一场完整的修行。
所以真正的企业家从不畏惧失败和困难,他们在失败中积累教训,在困难中愈挫愈勇,在逆境中磨炼出了一颗强大的内心。
四、阳明心学对提高当代企业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。商业越是复杂多变,企业越是需要回归商业的本质。
以心求道,用阳明心学思想找到商业的本源和本质;以心力求胜,探求企业发展进化规律,提高企业生存能力与管理能力,使企业从小变大,由弱变强。
上一篇:立正心,走正道。知天道,明人事
下一篇:曾国藩人生“六戒”,成就一生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