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:2024-04-28 05:01:00来源:企业管理智库
大危机下往往孕育着不可思议的新机遇。新型冠状病毒的疫情暴露了企业的各种弱点,同时也种下深刻转型的契机。
经过实践证明,中国民营企业有着这个民族所展现的韧性和生命力。大家走在黎明前的混沌,希望下面的一些应对方法对各企业采取应对措施有所启发。
根据清华北大联合调研995家中小企业,34%的企业只能维持1个月,33.1%的企业可维持2个月,17.91%的企业可维持3个月。
也就是说,有85.1%的企业最多维持3个月以内。
这二、三个月的负现金流危机该怎么度过?
小型企业可采取哪些举措呢?
-01-减少开支
1、停止不赚钱的货品生产线,降低下半年采购目标。减少新采购的货款支出。后期根据市场恢复情况,快速反应增加补货比例。
2、减少人力成本。自下而上,疫情期间自愿协商降薪,共同克服困难。
企业要细化基本工资、岗位工资、奖金、五险一金等项目,根据业务轻重缓急制定分批复工计划、轮岗制。
不能复工和没任务开展的,提早休年假、调休等,细化制定不同的人力管理办法。
同时,企业也可让管理者、员工从下至上讨论降低人力成本的方法;人力资源部可根据各地最新的人社政策进行双方协商,制定各种降低人力成本的制度和措施。
实施中要注意平衡,人力是成本也是企业的宝贵财富。这项能否实施好就考验老板的领导力和企业文化了。培养领导力,打造企业文化尽在《企业操盘手》直播现场,文末附上直入现场码~
3、降低租金,关闭亏损店铺。企业可安排销售团队跟平台方或物业方沟通,协商疫情期间免除或降低租金。
线下万达主动带头给商家免租一个月、线上阿里也主动出台措施扶助商家。此外,本来就亏损的店铺也可考虑关闭。
4、减少营销费用。细分项目,品牌广告、店铺形象、陈列、网络传播、包装、营销活动等,根据重要紧急的程度取消、延后、减额、保留或增加。
实施中要注意判断好,有些营销费用既是成本也能开源,别一刀切。
5、关注政策。申请政府税费减免支持。密切关注各地政策,国家和各地区已在研究相关税费优惠政策。
-02-处理存货,增加现金流
企业之前积压库存及时处理,新品及时线上销售。库存占用大量现金,且每天都在贬值,企业要尽最大努力通过各种渠道卖货,回笼现金。
-03-增加融资渠道,补充现金流
银行也在加大中小企业资金延期和放贷支持。企业可以通过银行借贷、股东融资、民间借贷、员工入股等各种方式,增加现金存量。
中大型企业可采取哪些举措呢?
对中大型零售企业来说,虽然也面临挑战,但抗风险能力比小企业强。
不同规模的企业采取的应对措施也不同。
营收规模越大的企业,采取开拓市场、开发新业务措施的动机越强。
-04-践行企业价值观
中大型企业跟小型企业情况不同,小型企业面临着现金流的生死考验,为了活下去,有些企业只能减员降薪。
但人力是成本也是企业的宝贵资源。
因此中大型优秀企业的做法,第一步反而是关怀员工、客户,激发员工信心,明确方向,践行价值观。
-05-创新业务模式
1、客户开源:加大社群营销,提升用户黏性与复购率。提高老客户的复购率,开辟新客户。
2、渠道开源:从上至下全员营销,拓展线上新型渠道业务,数字化转型。
疫情倒逼下,很多企业加快线上渠道业务转型升级。
正月初一,安踏和FILA高层开会,初二、初三发动全员线上销售,从总裁由上至下,人人开微店;美特斯邦威、巴拉巴拉等品牌每个员工都在朋友圈发漂亮的产品海报。
3、产品开源:大数据分析,洞察客户需求,重视研发创新。
-06-增加融资
疫情如果迟迟得不到控制,企业现金流压力会逐渐增大,要增加现金流储备,降低风险。
-07-规划战略
去年做的2020年度经营计划和预算基本无效了,要马上重新复盘,系统性调整年度经营策略、经营计划与人财物时间资源配置。
对大部分企业来说,此时都面临生存问题。但对少部分优秀企业和企业家来说,危机中反而能化“危”为“机”,逆势成长,从优秀向卓越。
疫情一定会过去,这是短期、阶段性的影响,并非系统性、结构性的影响。
只要心态积极,全面自救,以内部确定的多种预案应对外部的不确定性,对未来要始终抱有“信心与希望”,冬天总会过去,春天必将到来!